痞客邦 流行皮包 營養保健 情趣用品 亞洲交友


  永那跋摩

永那跋摩者,西域僧也。宋元嘉中,東游渡江,居於金陵祗園寺。宋文帝常謂之曰:“弟子恒願持齋,不殺生命,以身徇物,不獲其志。法師不遠萬里,來化此國,將何以教之?”對曰:“道在心,不在事;法由己,非由人。且帝王與凡庶,所修亦有殊矣。若凡庶者,身賤名微,德不及遠,其教不出於門庭,其言不行於僕妾。若不苦身刻己,行善持誡,將何以用其心哉?帝王以四海為家,萬民為子,出一嘉言,則士庶鹹悅,布一善政,則人神以和。刑清則不夭其命,役簡則無勞其力。然後辨鐘律,正時令。鐘律辨則風雨調,號令時則寒暑節。如此則持齋亦已大矣,不殺亦已眾矣。安在乎缺一時之膳,全一禽之命,然後乃為弘濟也。”文帝撫幾嗟歎,稱善者良久。乃曰:“俗人迷於遠理,沙門滯於近教;迷遠理者謂為虛說,滯近教者拘戀章句。如法師者,真所謂開悟明達,可以言天人之際矣。(出《劇談錄》)

【譯文】

永那跋摩是個西域的僧人,劉宋元嘉年間,東游過江,住在金陵祗園寺中。

宋文帝經常對他說:“弟子我很願意遵守佛教戒律,不殺生靈,以身從物;然而一直不能如願。

法師您不怕萬里之遙,前來我國遊化,您將怎樣教導我呢?”永那跋摩答道:“是否遵奉教規,貴在心地虔誠,不在具體做什麼事情;辦法在於自己領會,不在別人如何勸導。

況且帝王與平民庶人修道的方式與要求是不一樣的。

凡屬平民庶人,由於身份卑賤名聲微小,影響範圍也就有限,他們的教化只限於自己一家之內,他們的言論又不被僕婢與妻妾採納;這樣一來,他們如不能嚴格要求自己,行善事而守戒觀,信奉佛教的心願還有什麼方式來實現呢?

帝王則以四海為家,以萬民為子,每說一句有利於眾生的話,天下百姓都感到高興,每頒行一項有益於社會的政令,就會得到眾人與神靈的擁護。

刑罰清明了就能使百姓不會無辜喪生,徭役減輕了就能使百姓不會勞累無度。這樣就能分辨鐘律,端正時令;鐘律分清了就能風調雨順,號令適時就能寒暑有節。

如能做到這樣,就是最大的遵守戒律了,不被殺害的生命也已經相當多了。

那能在乎少吃一兩頓齋飯與能否保全一隻禽鳥的生命呢,這是普濟眾生之舉呀!”文帝以手拍案,連連讚歎稱好。

於是說道:“一般人迷信于佛教的深遠道理,僧人們則滯留於眼前的說教;迷信于深遠道理的人實際是迷信空洞的理論,滯留於眼前說教的人則僅僅拘泥於佛經的個別章句。

象法師您這樣的見解,真稱得上是理解透徹、融會貫通,可以與您談論天與人之間的種種事情了”

Comments | 0.00.00 | 12.00p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