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僧會
康僧會,祖先是康居國人,世居天竺,父親因為經商移居交趾。
十余歲時,父母雙亡,他以至誠的孝心侍奉父母,服孝期滿後就出了家。
修道期間,他嚴格遵守教規。為人寬容大量而有見識。
他勤備好學,通曉三藏,博覽六經,對於天文地理他也能在總體上有所涉獵,他對所有佛教的教義能把握精神實質,他還有很好的文字功底。
他到吳地的時候,孫權已經控制了江東,但那個地方佛教尚未廣泛流行。
在這之前,有個僧人支謙曾在這裏傳播過佛教。
優婆塞支謙,字恭明,一名越,本是月支人,後來到了中國。
當初,在漢桓帝、漢靈帝的時候,支讖翻譯出許多佛經;支亮,字絕明,就學于支讖;支謙又受業于支亮。
支謙博覽佛教經籍,無不有著深刻的研究;對於世間種種技藝,他也多有學習;他大量閱讀各種奇異的書籍,通曉六國語言。
他長得細長黑瘦,眼白特別多而眼珠呈黃色,當時人們為他編了一句話:“支郎眼中黃,形軀雖細是智囊。”漢朝末年發生戰亂時,支謙躲避動亂而到了吳地。
孫權聽說他聰明有才,在召見的那天封他為博士,讓他輔導太子。
他與韋曜等幾個人在輔佐東吳政權方面共同盡了力,作出了不小的貢獻,只因他是在外國出生的,所以在吳國的志書上未被記載。
支謙認為佛教雖然已經流傳開來,但經書多是用梵文寫的,尚未全部譯成漢文,而自己又熟悉幾個地方的語言,於是就想收集各種佛經著作,譯成漢文。
從吳國黃武元年開始,到建興年間為止,譯出了《維摩經》、《大般若經》、《泥洹經》、《法句經》、《瑞應本起經》等四十九種經書。
他譯的書,能夠委婉圓滿地傳達原著的丰采,文辭旨趣流暢典雅。他還依據《無量壽經》、《中本起經》,創作了《贊菩薩連句梵唄》三契;並且注譯了《本先死經》等。
這些譯著都流行在世上。
當時吳地剛剛開始傳播佛法,影響並不普遍,康僧會想使佛教振興于江東,要在那裏興建浮圖寺廟,便帶百錫杖東遊。
吳國赤烏十年他第一次到達建業,他在那裏營建茅屋,擺設佛像開始行道。
當時,吳國人因為初次看見沙門的服裝打扮,又不太瞭解佛教的道理,都懷疑他是個異端。
有人奏稟孫權道:“有個異人進入我們吳國境內,他自稱是沙門,模樣兒服飾都與常人不同。
這件事應該認真調查。”孫權說:“以前漢明帝夢見一位神,號稱為佛。
你說的那個人所做的事,莫不是佛的遺風吧。”他立即召見僧會,問他道:“你所行的道,有什麼靈驗?”僧會說:“如來遷跡已過千年,但其遺骨舍利永遠光照無極,從前阿育王建立寺塔多達八萬四千,而塔寺的興旺正表明佛祖的影響之大。
”孫權以為這是誇飾之辭、無稽之談,便對僧會說:“如能得到舍利,我就為你建塔,如果以謊言騙人,小心國法制裁。
”僧會要求給他七天期限,回去後便對從屬們說:“佛法的興與廢,在此一舉,現在如不至誠祭佛,將來後悔不及。”他們共同把齋房打掃得乾乾淨淨,把銅瓶供在香案上,然後燒香施禮,虔誠地祈禱佛祖顯靈。
七天的期限滿了,仍然毫無回應。
請求延期到二七,也如前七天一個樣。
孫權說:“這是在以謊言騙人,我要加罪懲罰的。
”僧會請求再延到三七,孫權又特別應充了。僧會請來法侶對他們說:“孔子說過:‘文王死了,文王的精神就不存在了嗎?’法雲理應降臨的,是我們沒有感悟到,怎樣才能得到王法的寬容呢?
我們必須誓死也不超過這個期限呵!”三七最後一天的傍晚,仍是什麼也沒見到,一個個無不震驚恐懼。到了半夜,忽然聽到銅瓶裏鏗然有聲,僧會親自走過去一看,果然得到了舍利。
第二天一早,孫權親手拿著瓶子往銅盤上傾倒時,在舍利的衝擊下,銅盤即刻破碎了。
孫權肅然驚起,說道:“其是稀世之寶啊!”僧會走到跟前說:“舍利的神威止於表面形相而已!
拿了去燒煉,烈火不能燒化它,金剛石不能把它搗碎。”孫權命人試驗試驗,僧會祝願道:“法雲剛才覆蓋天下,蒼生仰仗恩澤,願您再降奇跡,更多地顯示您的威靈。
”說完便把舍利放在鐵砧子上,讓有力氣的人全力去砸,結果鐵砧與鐵錘都陷下去一個坑,舍利卻絲毫無損。孫權大為嘆服,同意立即建塔。
塔建成後,東吳開始有了佛寺,所以給這座塔起名叫建初寺,那個地方起名為陁裏。從此,佛教便在江東興起來了。
到了孫皓即位之後,法令苛刻暴虐,要廢除一切朝廷規定正式祭典之外的祠廟,連佛寺都要一起毀壞。
孫皓說:“佛寺有什麼理由讓它存在?如果他們的教義是教化人們忠貞正直,與儒家經典一致,那就讓他所奉行自己的教義;如果不是這樣,那就統統燒掉!”大臣們提醒他說:“佛的威力與神仙不一樣。康僧會當年感化降下舍利瑞寶,大皇才創建了佛寺。
現在如果輕易毀壞,恐怕招致後悔。”孫皓派遣張昱到寺廟去詰難僧會。
張昱極有辯才,他在僧會面前辯難詰問,議論縱橫,提出種種難題。
僧會針對對方提出的問題,旁徵博引,展開議論;條理十分清晰嚴密,文辭犀利流暢。
從早晨一直爭論到晚上,張昱未能使對方屈服。張昱告退,僧會送他出門,當時佛寺旁邊仍有淫祠沒有廢除,張昱說:
“佛門教化既已鋪開,這些人為什麼離得這近而沒受沐染?”僧會說:“炸雷能把山劈開,但是聾子卻聽不著,這不是因為雷的聲音太細小,如果道理通順,就是遠在萬里之外也能回應,如果阻塞不通順,人們寧可受苦刑乃至死掉。
”張昱回去後,讚歎僧會才氣高,極聰明,出於自己的預料,讓孫皓再考察考察。孫皓集合起朝中的賢能之士,用車馬把僧會接了來。
僧會坐下後,孫皓問道:“佛教宣傳的是善惡報應,什麼是善惡報應呢?”僧會答道:“賢明的君主以孝慈訓育天下,於是瑞鳥飛翔而老人健在;以仁德化育萬物,則甘美的泉水噴湧而出。
善行既然有祥瑞呈現,惡行也是如此。
所以,做惡隱蔽的,鬼得到後就把他殺了,做惡顯露的,人得到就把他殺了,易經說‘積善余慶’,詩經唱道‘求福不回’,這為是儒學經典上的格言,它也是佛教的訓辭。”孫皓說:“如果是這樣,那麼周孔已經說得很明白了,還要佛教做什麼?
”僧會說:“孔子的話,僅向世人揭示了眼前的物象,指出了實用的行為規則;至於佛教,則講到極為幽深長遠的人生意義和極微妙的現象。
所以佛教認為,行惡則有下地獄忍受長久的痛苦,修善則有升天宮享受永久的快樂。
用這樣的道理來勸世,不是更好嗎?”孫皓當時沒有什麼更好的道理來反駁他的話。
孫皓雖然聽到了對他宣示的佛法,但他的昏暴性情並未因此而改變。
後來,他讓衛兵到後宮收拾花園,在地下挖到一尊金身佛像,像高好幾尺,衛兵拿去呈獻給孫皓,孫皓讓人放到骯髒的廁所裏去,用糞湯往上面澆灌,他與大臣們在一旁看著嘻笑取樂。
頃刻之間,孫皓全身腫痛,大小便處尤為嚴重,痛得他呼天叫地,太史占卜道:“這是冒犯大神而招致的災禍。
”立即到各個寺廟去祈禱許願以求保佑,並讓宮女馬上迎取金身佛像供在殿堂上,用香水洗了幾十遍,然後燒香懺悔,孫皓跪在地下連連叩頭,自己陳述罪狀,乞求神靈寬肴。
不一會兒,身上的痛疼便減輕了。孫皓派人到了寺廟,請求僧會給他講授佛經。僧會跟著使者入宮後,孫皓向他詢問獲罪和賜福的原因。
僧會為他敷衍折扣,說得簡要含蓄,孫皓因剛剛經歷過所以聽得很明白。
他很高興又很佩服,便向僧會要求看看《沙門戒》。
僧會因為戒文屬於秘笈,不能輕易給別人看,便選取本業一百二十五願部分給他看,這一部分又分作二百五十事,包括行住坐臥各個方面,皆願哺育眾生。
孫皓看到慈願如此廣泛普遍,更增加了修善的想法,便到僧會那裏去接受五戒,十天之後疾病就痊癒了。
此後,孫皓便將在僧會住處的見聞經歷大加修飾,講給宗室家人聽,他們也都信奉了佛教。
僧會在東吳朝廷裏努力宣講佛法,因為孫皓性情凶蠻粗鹵,不能領悟深幽微妙的教義,只好跟他講述關於因果報應的眼前事例,藉以開導他的心竅。
僧會在建初寺裏翻譯出多種經書,諸如《阿難念彌陀經》、鏡而王察微王梵皇經等,還有小品及《六度集》、《雜譬喻經》等。
譯文的體制頗具經文體式的妙處,文辭的意義也允貼準確。
又有《泥洹唄聲》傳世,音律清峻哀婉宏亮,成為當時的模式。他注釋的經書有《安般守意》、《法鏡》、《道樹》等三種。他還為經書作序,語言典雅雋永,義旨微妙嚴密。
這些經書都曾流傳於世。東吳天紀四年四月孫皓投降晉朝,九月,僧會染病去世,這一年也是晉朝太康元年。
到了東晉成帝鹹和中期,蘇峻作亂時,燒毀了僧會所建的佛塔,後來司空何充又予以重新修造。
平西將軍趙誘從不信奉佛教,蔑視佛、法、僧三寶。
他闖入這座廟寺對各位道人說:“久聞此塔屢放光明,實屬謊誕不經。
所謂可信,就必經能讓人親眼目睹,這是你們所不能做到的。”說完,此塔頓時射出五色光芒,照耀著整個殿堂及佛寺。趙誘見狀,驚得毛髮都豎立起來,不覺肅然而生敬意。從此,他開始虔誠地信奉佛教,並在這座佛寺的東面又建立了小塔。
趙誘的轉變以及前述種種事例,從遠處說是由於佛祖神威的感化,從近處說,也是僧會長期傳教佈道的結果,所以有人畫了他的圖像,一直流傳到今天。
|